培養良好行為習慣
行為習慣小常識
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是思想品德培養的最重要的目的。一個人如果只有文化知識而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就夠不上一個好公民的標準。學生努力培養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健康成長成才的需要;是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進步的需要;是提高我國國民素質,增強社會文明程度的需要。個人是離不開社會的,個人的行為必然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進行的,一個人的行為習慣不僅僅對其本人起作用,還會對他人、集體、社會、國家產生影響。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提高國民素質,增強社會的文明程度,提高我國的國際聲譽都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行為習慣是指在一定道德意識支配下表現出來的符合道德規范和原則要求的習以為常的行為傾向和社會風尚。人的生存離不開社會環境,人的行為也必然會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進行。一個人的行為習慣不僅僅對其本人起作用,還會對他人、集體、社會、國家產生影響。如果不文明的行為成為個人的習慣,那么,他的行為將會對社會造成危害。如果這種不良行為習慣的人多,并且在社會上形成群體甚至成為主流的話,勢必造成社會秩序雜亂無章,不但影響社會穩定,危及社會治安,也會帶來種種社會問題,最終受害的是國家、集體和人民的利益。因此,要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保持社會經濟持續、健康、有序的發展,保障改革開放的成果,社會的每個成員都必須具備良好的行為習慣。同學們從小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中專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要注意培養自己的是非觀念,分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明白什么行為是正確的,什么行為是錯誤的,懂得堅持真、善、美和反對假、惡、丑的道理。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說過這樣的話:“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培養誠實守信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現代道德觀念的深層內涵,是現代社會生活中創造信用社會、富民強國的基礎,是中華民族在新時期競爭與發展的必要條件。誠信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做人之本、興業之本、立國之本。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加入WTO,以及迎接2008年奧運會等活動的開展,對社會的道德環境和公民基礎道德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誠信是做人的最基本條件,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一個不講信用的人,是不可能成為受大家歡迎的人。為此,中專生要培養誠實守信的品德;懂得誠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增強自身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提高守法、守規的自覺性;牢固樹立守信為榮、失信可恥的道德觀念,養成誠實做人,為人處事講信用的好習慣。做一個講誠信、講道德的人。
- 相關信息
-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感恩書信大賽---我校推薦參賽作品之一:給父親的一封信[ 06-02 ]
- 欄目導航
- 找不到相關分類
- 網站統計